目前分類: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千里光藥園

 

●周素瑛:從會計主任到濟世中醫

 

李長溪曾是周素瑛妹妹的老師,還是她初中同學的舅舅,或許冥冥之中緣分早注定。周素瑛笑說,當年對李長溪的第一印象,覺得他像是從『火燒島』(綠島)回來的人,看到他就害怕,後來有一次去參觀藝術展覽,兩人聊了起來,才發現他有著淳樸的內在,個性豪爽又講義氣,能力所及的事一定會盡力幫忙。

 

兩人相差21歲,單純、善良的周素瑛,會提醒李長溪管教學生要注意家長反應,免得遭到反彈,體貼與關心,贏得鐵漢的柔情,促成了一對神仙眷侶。

 

★因母病轉行探究醫學

周素瑛喜歡插花、彈古箏,李長溪認為這些都不足成為謀生的職業。由於她母親臥病在床長達10年,父親都是用漢藥來照顧,讓她對藥草略有涉獵,也感興趣,尤其母親往生後,她一直想探究醫學,李長溪遂鼓勵她學醫,不僅可以保健自己,還可濟世救人。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里光藥園

 

●以千里光之名:立足台灣,發光千里

臨著雪山山脈,在龍潭湖附近,有一對夫妻,看中這裡環境安靜,空氣污染少,而且距離宜蘭市又近,便選擇在這裡落腳,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經過兩人用心規劃、施做,為的是提供他們的孩子最佳成長環境。

 

這個坐擁七分地,住著八百多位孩子的大家庭,名字就叫做千里光藥園;園主李長溪、周素瑛夫婦,細心對待每一棵台灣本土藥草,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希望透過教育、研究及研發,推廣本土藥草,使其能立足台灣,發光千里,這也是千里光命名之由來。

 

千里光的由來或許應該這麼說:明白了這對夫妻的生命故事,才算真正認識千里光。

 

●李長溪:問題學生也能當老師,還得到師鐸獎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水草文化館在我家

★接收博物館經營概念

在轉型初期,正逢宜蘭博物館家族成形起步之際,蘭陽博物館籌備處的呂理政老師來到勝洋,發現這裡有很好的資源,便邀請他們加入,老師認為以勝洋擁有的水草資源及知識背景,在博物館的概念下很值得好好發揮。

 

民國90年左右,農委會推出『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的計畫,在員山鄉農會的鼓勵下,徐家決定將水草場轉型為休閒農場。

 

★參加宜蘭厝,程紹正韜設計水草的家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勝洋水草:第一名的水草場

 

徐家有4個小孩,父親對孩子的教導向來抱持開放、支持的態度,第二代接棒後,他便退居幕後,把經營管理的主導權完全讓出來,『做錯要知道回頭』這是他教導孩子的經營理念。

                   

★國外引進培植,累積水草知識

失敗的經驗讓徐志雄謹記在心,學到投入一項產業時,除了掌握技術還必須瞭解市場生態。民國80年左右,當時,一些歐洲國家的水草養殖很興盛,在朋友的建議下,遂開始引進國外水草改良馴養,進而繁殖量產,後來發現,其實台灣也有不少水草品種,便開始到處採集水草,加以研究並培植,累積了豐富的水草知識。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勝洋前傳:徐義文的養殖人生

 

32年次的頭城人徐義文,退伍後與朋友合資創辦協興養鰻場,迄民國70年代,因為東南亞的競爭,產業環境改變,成本越來越高,合夥的股東相繼離開另營他業,徐義文吃下股份,成為獨資經營,這片魚塭即是勝洋水草的前身。

 

★養鰻場不敵國外競爭而關閉

對徐義文來說,養鰻算是輕鬆的工作,一天只要餵食一次,早晚注意一下魚塭的管理,不要讓風車停擺就好,鰻苗養一年就可以賣,一年養約30萬尾,通常都整批賣出。好景不長,迄民國70年代,因為東南亞的競爭,往昔一尾鰻苗只要1元,後來漲到20-30元,成本過高,徐義文決定結束養鰻場。

                  

徐義文曾經養蜊仔(lâ-á,蜆)當副業,不怕鳥來吃,還可以跟魚一起混養,因此他養了好幾分地的蜊仔。不過,因為蜊仔養久土壤會變質,必須要處理過,而且後來價格也沒那麼好,所以也只養了四年就放棄。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珠稻草博物館

●珍珠的社造策略轉折

  初期,李後進在社造的論述中,經常提到儒家思想,強調自我價值、同理心、人際和諧與愛的人性觀,但一般人並不容易理解,他開始思索如何更貼近生活。96年,轉折出現,他先從自己開始轉變,轉而強調人本思想的生態理念。

李後進指出,人因為經濟發展污染環境,傷害動植物,反撲效應下,回過來人類也受到傷害,因此,他主張社區營造應該建立在人與物種共生的基礎上。策略上的調整,也讓他開始關注有機農作,進而提出開放性農場的構想。

 

★實踐生活民主的開放性農場

李後進對開放性農場的想像是,依每人繳交金額的比例分配土地面積,由社區提供農業技術,另外配合心靈成長的課程,以心理諮商帶團體的方式,讓這些股東們去討論所有關於農場的事務,包括要種什麼?要自力耕種或請人代耕。開放性農場有助於培養民主生活方式,勢將帶來文化的改變,目前台灣還沒有人這麼做。

 

★心靈產業在珍珠

事實上,支持開放性農場構想的,是一個更遠大的理想,也就是所謂的心靈產業。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珠稻草博物館

 

★當社區與藝術家邂逅

  珍珠社區歷年來與不少藝術家合作過,除了高錫麟的稻草畫,還有黃建達的稻草紙漿面具、彩繪草垺、美術老師吳高明的創意掃把、徐景婷的大鳥巢、蕭永明的水鏡與稻草椅子、蘭陽技術學院王珩的空間設計,以及邱憲章的稻草博物館展示規劃設計。

李後進表示,與藝術家合作的經驗都很正面,藝術家提供的點子,工藝師雖然未必百分之百能做出來,但是開啟一個新的領域,帶動他們成長。

 

●林秋女:從家庭主婦到素人藝術家

林秋女是個典型的素人藝術家,來到社區後,才開始學雕刻、彩繪,做稻草畫、面具、風箏,發現自己對立體的東西較有興趣,各種生活用品都透過她的巧手一一成形。

每樣產品都有她研發的創新編法在裡面,她不愛做重複的東西,她認為每件手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做相同的就會失去成就感。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2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創立緣起

  走過42個年頭的三剛要結束營業,42年次的廖大慶(廖心賀之子),雖然感到不捨,但心中並無特別強烈的感受。直到珊瑚法界博物館的賴榮興館長,因為投入南方澳的文史調查工作,到處蒐集文物,他告訴廖大慶,說三剛的門拆掉時他要去收,他頓時覺得心裡被刺了一下——為什麼是別人來收藏三剛的東西呢?當下便決定要將工廠完整保留下來。

  廖大慶最後還是回到南方澳,失業蟄伏家中三年。他自嘲因為紙便宜,遂開始學書法,藉此轉換自己鬱悶的心情,每天在南方澳閒晃,也開啟他進行地方文史工作的機緣。

  廖大慶根本沒想過這間舊工廠還可以做什麼,純粹只因為對三剛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給予最大幫助的則是廖大慶的兒子,他主動表示可以把母親幫他跟的會標下來,圓滿了三剛跟廖家三代的情義。

 

●廖大慶:營造沙漠中的幸福綠洲

廖大慶夫婦花了半年的時間整理工廠,於民國9388日父親節三剛鐵工廠文物館正式開放供外界參觀。他曾經努力想爭取公部門的經費補助,但得到的回應是說這間工廠與地方無連結,不予補助,他索性放棄這個念頭,不再求人。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1

 

●南方澳:台灣最大近海漁港

  台灣名列世界六大漁業國家,發展基礎主要在日據時期建立。日本人發現蘇澳灣有陸連島做屏障,是天然良港,且地理位置可控有南起巴士海峽到琉球群島的廣大漁場,於是台灣總督府興建南方澳漁港,於大正12年(1923)完成。後來因為戰爭南方澳也沈寂下來。

●燒頭式內燃機:南方澳的工業黃金時代

南方澳的漁業機能不僅只有漁港停泊設施,其他相關產業也同時發展,婦女更是魚貨加工的重要人力資源,從上游到下游,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南方澳之所以繁榮興盛的主因。

深入瞭解南方澳的漁撈產業,會發現這裡的鐵工廠與眾不同。日本人帶來先進的漁撈方法,是台灣漁業型態的轉捩點,南方澳的鐵工廠專門從事船舶引擎和機械維修的工作,甚至擁有自製漁船內燃機的能力,非一般鐵工廠可比擬。

二次大戰爆發後,日本政府強迫徵收鐵工廠,光復後,候餘文回到南方澳,蘇澳鐵工廠東山再起因為其精湛的技藝,讓獲得南方澳機械工業之父的尊稱。

●三剛鐵工廠:志同道合的三隻金剛

 ★廖心賀、林添金、馮輝通情義結交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第十三鄉——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搶救金棗的甜蜜戰役

 

人稱鄉長的橘之鄉董事長林枝漫,出身礁溪桂竹林的望族,父祖以農為生,並從事雞、鴨、豬的飼養;母親是頭城人,家族中多是高學歷、高成就者,出了13位醫生,其中10位是博士。這樣的家世背景,讓林枝漫自我期許甚高,大學聯考時,只填了三個志願,都是畜牧系,因為那個年代,尚未有工業化大規模的生產,畜產品價格高,只要養1000隻種雞,收入比當醫生來得好。

 

★林枝漫、洪美芳結緣玉山頂

就讀中興大學,自嘲主修登山跟攝影的林枝漫,大三登玉山時擔任後衛,負責照顧有狀況的隊員,因而認識同校農業化學系的洪美芳,兩人因高山症結緣,事後,洪美芳去他的宿舍看照片,發現他有許多課外書籍跟唱片,就這樣借來還去,往來頻繁,漸生情愫。因為是長孫,讀大學時,阿公就急著要林枝漫成親傳宗接代,民國64年退伍回來之後,兩人隨即結婚,原本在家鄉彰化二林國中教書的洪美芳,也轉到宜蘭農專食品加工科任教。

 

大學畢業的林枝漫滿懷壯志,但身處大家族中,傳統的權威大於專業知識,還被譏笑說『摒[1]雞屎、豬屎也愛讀大學!』,另一方面,家族事業有賺錢就用來擴廠,大家吃大鍋飯,沒薪水可領,讓他覺得前途黯淡,萌生自行創業的念頭,藉此證明自己的實力。碰巧,他父親種的金棗賣不出去,他想到食品加工是洪美芳的專業,便叫她幫忙想辦法處理,開始了這場搶救金棗的甜蜜戰役。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珊瑚法界博物館

 

●『豆腐興』的珊瑚情緣

 

『這是珊瑚,我要雕刻~~』二歲的小昕,一手拿著長條狀的積木,一手拿著棒狀的玩具,這樣說著。問他阿公是誰?他會答說:『是賴伯伯(ㄅㄟㄅㄟ)~~』,也就是珊瑚法界博物館賴榮興館長,他37年次,出身壯圍農家,家中有五男四女九個小孩,十四、五歲時,舉家搬到南方澳,做豆腐營生。

 

★黃金變黃豆

賴榮興的父親年輕時跟人合夥去花蓮淘金,後來發現是個美麗的錯誤,連一塊黃金也沒撿到,索性將剩下的錢全部買黃豆帶回家,父親為了處理這麼多黃豆,決定去學做豆腐,於是,賴榮興跟著父親賣起豆腐來,直到現在,南方澳人還是都稱他叫『豆腐興』。

 

因為家境困苦,小學只讀了四年,但是不服輸的個性,讓賴榮興抱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理,在服兵役時,看到一位名人勉勵兒子的文章,其中說到『那怕你是清道夫,也要做個傑出的清道夫』,這個精神激勵了他,讓他期許自己,一定要比別人更認真、更打拼。賴榮興表示,這就是他人生的鋩角。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販賣希望的社區——白米木屐館

 

●李政吉:見證木屐產業興衰的老師傅

 較早的人,一年愛買二雙木屐!』年逾八旬的木屐師傅李政吉說。

大家都熟悉農曆過年要穿新衣、新鞋,不過,從老師傅口中聽到的是,以前的人一年要買二雙新木屐,因為七月份普渡時,照規矩是要先洗好澡,換上新衣新鞋,才去拜拜。只是,社會步入現代化後,這樣的習俗跟木屐一樣,逐漸被忽略、淡忘了。

李政吉,20年次,冬山人,16歲創業當老闆,開了一間木屐工廠,位置在現在冬山消防隊對面。他並不會做木屐,但是請來的師傅,經常100雙做壞掉15雙,他不堪損失,為了找出原因,遂自己動手開始刣木屐。

 

★盛產江某樹,白米成木屐巢

未乾燥過的木料,稱為生料,李政吉指出,做木屐最好的木材是江某樹,他形容濕的江某材,韌到好像水蛭乾,跟其他木材比較起來,生的時候較脆,乾掉之後則會變硬、變輕,且毛細孔多,穿起來較舒服。三面環山的白米因為盛產江某樹,成為木屐的重要供應地,而有『木屐巢』的封號。

 宜蘭曾經有多達36間的木屐工廠,但是後來因為木材來源漸少,加上塑膠鞋出現,木屐被取而代之。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與愛的生命共同體——八甲休閒漁場

 

 ●黃玉明:養殖界的拼命十三郎

黃玉明,41年次,出生員山鄉雙連埤的九芎林,16歲到台北討生活,繼之到屏東枋寮當鋸木工人,18歲回到家鄉,種水果、養魚為生,民國78年將養殖事業移到尚德村,取名八甲魚場,常有人誤以為魚場有八甲大,其實魚場的面積是2.2公頃,因為位在八甲路上而得名。

黃玉明認為窮困是『事實』,但不是『應該』,他吃別人沒吃過的苦,要求自己比別人用心,別人不願做的事他攬下來做,讓人喜歡跟他共事,老闆也欣賞,任何環境他都要走在最前頭,在群體中,則要當最好的那一個。

 

★從金魚王、香魚達人到首創本土魚子醬

抱著這樣的態度,黃玉明成為養殖業中的名人,養金魚被稱為金魚王45歲那年,他首創在平地養香魚,一年收成二季,香魚帶卵,產量又高,被封為香魚達人;近幾年投入養鱘龍魚,研發製作高經濟價值的魚子醬,也是台灣頭一人......

 

★在希望中迎接陽光的人生態度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二結的社區營造進行式——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

 

●二結穀倉:台灣農業發展縮影

台灣因為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水稻一年最多可三收,清朝時期大量移民來到台灣開墾,水利事業的建設,讓台灣稻米產量迅速成長,早在二百多年前,台灣米糧便已外銷到中國。

 

★日據時期蘭陽平原是北台灣糧倉

明治28年(1895),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採『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策略,引進農業改良技術,讓台灣米變得更好吃,產量也更多,以利輸出到母國日本。蘭陽平原是台灣北部糧倉之一,為了集中運輸儲存稻穀之需,日據時期,宜蘭境內有十座穀倉,二結穀倉是其中之一,為了出貨方便,位於二結火車站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實施「糧食總收購總配給」的措施,農業倉庫成為各地區的米糧控制中心,私人碾米廠因無生存空間而消失。光復後,國民政府將農業倉庫撥給各鄉鎮市區農會使用,建立公糧委託倉儲制度,二結穀倉亦為其中之一。

 

★以農養工政策,導致農村老化凋敝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人的夢中之島——龜山島漁村文化館

 

●龜山島:夢中的祖靈之島

宜蘭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龜山島》,詩中一段內容如下:

龜山島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1]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城照片 FB-修.jpg  

我們的第二部影片"宜蘭舊城"出品囉~

歡迎大家來觀賞~~

影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EktpPuKbA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蘭博家族巡禮第二場~宜蘭酒廠,由王武憲廠長

主講<宜蘭酒廠的轉型與文化創意產業經驗分享>

他說:91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的施行,酒類

產能稅減,廠房大量閒置,面臨危機化為轉機,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積極轉型。 

王廠長94年從台中調來宜蘭,發現宜蘭好愛下雨,

也常在路邊攤看到宜蘭人勁愛喝紅露酒,後來

知道紅露酒和宜蘭人有深厚的情感,於是把這種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明天一直到星期日整整三天的時間,我很榮幸的能與一群研究所的大哥哥大姐姐與優秀的老師一同去郊遊,此趟的旅途上大部分都是我們家族館,但仍是有一些景點,是連我這個宜蘭人都沒去過的呢,因此得先來做點功課。

     首先第一天他們會到有專人帶領的宜縣府與宜蘭縣史館,接著會去南方澳看金馬祖,於是我查起了金媽祖的相關故事,好笑的是網站查詢金媽祖的身高,從第一個網站17台呎縮到第二個網站16台呎,最後到15台呎,最後究竟多高呢?等我到了現場後再跟大家說!此外簡介還說只要繞媽祖一圈在某個角度看媽祖他的嘴角會微笑喔!等我去拍拍看!接下來的行程都是有專人帶領。

     第二天我查詢的是三星鄉的夫妻樹,這對夫妻樹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他們是茄冬樹,茄冬樹可是處處有價值呢!還有它旁邊的泰雅大橋,它的路燈模擬原住民的弓箭、橋身則是泰雅人的織布圖案及常用顏色,它曾經的名字叫天侖大橋,原因它跨越了天送碑與大同鄉崙埤;接下來是泰雅文化生活館,它外面的建築是以四方幾何配置的;下午到了員山忠烈祠(員山公園)由於此地的文字簡介較多,所以就不多說明了;以上這些,因不能盜取他人網站圖片,所以我回來後會一一貼上來。

     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行程是去宜蘭設置紀念館,除了從簡報中認識外,最主要就是跟日式和洋式的建築物拍照,還有以石片仿製潺潺流水的枯山水,當然最重要的是介紹我們宜蘭的九芎樹也稱為猴不爬,因為它的樹皮光滑如果猴子爬上去都會滑下來。

    以上呢是參考網路資料所得的一些訊息,PART2即將會在下禮拜連同照片一同貼上。

BY Rain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心農村議題的人,對於農村再生條例一定不陌生,而我正要開始了解。

 

因為,蘭博家族的願景是「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而十年二千億的農村再生政策是否有可能成為助力而非阻力,是我所關心的。

  

前幾天,看見今年四月的一篇文章:「社造界反對農村假再生-對農村再生條例的憂心與建議」連署聲明,我知道我必須花一些精神與時間去認識這份條例,我知道我必須去了解為何社造界的前輩會有所疑慮,當然我也必須去了解為何課堂上所尊敬的老師連署這份聲明。

 

看文連署聲明之後,心中對這份條例仍然是很模糊(當然馬上去找了條例來看)。但其中的第四點聲明,我心有同感,有著現實與理想衝突的氛圍:

 

「請社造團體不要陷入經費焦慮而忘了自主思考。在水保局強力動員下,社區團體或因人情壓力或因忌憚未來補助經費受影響,雖然對條例有疑慮亦不敢發聲。甚至自我說服只看第二章,更嚴重者產生反剉心理而敵視反對意見。這都是對社造人的侮蔑,請冷靜地思考,對自己有利的不見得對社區有利,對自己社區有利的,不見得對全國社區有利,我們應努力尋求自利利他的全贏方案!」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間兩隻手裡所包含的是一個大大的宜蘭
而在宜蘭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特色館
而有些館一起發出了願景
希望讓宜蘭形成一座博物館
而有些館卻還未有機會一同參與
所以希望透過此計劃能夠讓所有的特色館
一起進入我們這個大家庭
儘管門外的路還很長
但是相信只要所有館都能像親朋好友一樣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