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與愛的生命共同體——八甲休閒漁場

 

 ●黃玉明:養殖界的拼命十三郎

黃玉明,41年次,出生員山鄉雙連埤的九芎林,16歲到台北討生活,繼之到屏東枋寮當鋸木工人,18歲回到家鄉,種水果、養魚為生,民國78年將養殖事業移到尚德村,取名八甲魚場,常有人誤以為魚場有八甲大,其實魚場的面積是2.2公頃,因為位在八甲路上而得名。

黃玉明認為窮困是『事實』,但不是『應該』,他吃別人沒吃過的苦,要求自己比別人用心,別人不願做的事他攬下來做,讓人喜歡跟他共事,老闆也欣賞,任何環境他都要走在最前頭,在群體中,則要當最好的那一個。

 

★從金魚王、香魚達人到首創本土魚子醬

抱著這樣的態度,黃玉明成為養殖業中的名人,養金魚被稱為金魚王45歲那年,他首創在平地養香魚,一年收成二季,香魚帶卵,產量又高,被封為香魚達人;近幾年投入養鱘龍魚,研發製作高經濟價值的魚子醬,也是台灣頭一人......

 

★在希望中迎接陽光的人生態度

 

●力挺蘭陽戲劇團: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黃玉明是員山鄉草根聯誼會的創會會員,83年左右,全國第一個公立劇團蘭陽戲劇團,在政治操作下,預算在縣議會審查時遭刪除,各界籌組後援會聲援,聯誼會是其中一員。因為歌仔戲的發源地在員山,田秋菫女士邀請他參與籌備會議,他覺得義不容辭,想不到被推舉為後援會會長。

 

★損失換取經驗,轉型降低風險

因為全心投入後援會,魚場疏於照顧,導致遭到傳染性病毒,死傷很多,那一年營運的損失超過400萬元......

民國87年間,錦鯉養殖已經進入夕陽產業,不幸發生錦鯉的泡疹病毒,全球養殖業者損失上千億,八甲損失不下千萬元,所幸當時已經轉型養殖香魚成功,這也讓他深刻體會到,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必須同時經營兩種事業,當一種遭到淘汰時,還能保有另一種,才得以繼續走下去......

 

●『八甲是一個生命』的企業責任

不管投入任何事業,黃玉明都告訴自己:不可回頭!因為失敗是多了一次經驗,一遇到失敗就回頭,是把寶貴的經驗浪費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成功。他認為上等人藉別人的成敗為經驗,中等人拿自己的成敗為經驗,下等人不知何謂經驗,所以他喜歡聽同業談經營理念,參考別人的經驗,加以修正、融合,結果是好用又減少成本。

 

★二個門外漢開香魚餐廳

黃玉明的大女兒黃螢曦,71年次,大學主修平面攝影,因為不喜歡台北濃厚的商業氣息,也不想把興趣當作謀生工具,決定回來參與餐廳的經營管理。父親的專業是養魚,合夥的股東又是個水電工,廚房、外場請的大都是在地社區的婦女,裡裡外外、大大小小全是門外漢,沒有一個人懂得餐廳經營......

 

★每位員工都是家人

『八甲是一個生命』黃玉明如此說,他認為八甲不是他個人的財產,而是屬於全體員工。

 

●自食其力的光之家族

進入八甲漁場的大門口,會看見一棟樸實的舊平房,有人建議說那裡是門面,應該加以整建,但黃玉明感念那是他們夫妻創業的地方,飲水思源,他不想整修或改裝......

 

★父母心、石磨心

黃玉明表示,二年前一次颱風天,魚場跳電,風車一停,失氧30分鐘魚就會暴斃,一池二、三噸的魚,損失約60萬元,全部損失加起來要上千萬,在風雨中處理電的問題,一不小心漏電命就沒了,之前的他會急著搶修,但那一刻,他心裡突然出現一個念頭:想還是命比較重要,錢再賺就有。然後,他坐下來想了又想,應該讓兒子接手魚場嗎?。因為這樣,黃玉明不主動鼓勵孩子接下魚場經營的工作,一來怕孩子吃不了苦,二來也不希望他這麼辛苦。但是問他:『如果孩子自己想要做呢?』黃玉明露出笑容說:『那我會覺得很安慰!』

黃呈皓,72年次,大學讀的是人類學,退伍後原本在八甲餐廳幫忙......

黃呈皓表示,小時候住在山上,跟著爸爸到溪邊、河邊四處捉魚,家裡還有養水鹿,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知道父親很辛苦,但是並不瞭解,深入瞭解是自己真的踏入這行之後。黃呈皓說父母親有多年的經驗,會教導他們,但還是要從做中印證才真的懂。

 

●游智翰:八甲魚場第一把交椅

香魚養殖是宜蘭的特色產業,全台灣香魚一年產量約2000公噸,有八成是在宜蘭,八甲目前年產量約80100公噸。因為持開放的態度,沒有設定自家人接班,黃玉明對香魚養殖技術並不藏私,他希望讓能幹的年輕人接手,魚場才可永續經營。

68年次的游智翰,就讀蘇澳水產海事學校就來八甲實習,那時完全不懂養殖,後來因為這裡的工作環境好,越做越有興趣,便也不覺得辛苦,退伍後,就來八甲上班。黃玉明對他的認真負責十分肯定,誇讚他的執行力是100﹪,很樂意將所有知識傾囊相授,認定他是八甲的第一把交椅。

 

★在八甲學到課本沒有教的東西

游智翰也相當感恩黃玉明的教導,他表示學校書本上學的都是數字,是死的東西,老闆教的是實際運用得上的知識。

 

●給台灣淡水魚一個家

八甲目前魚池有1.5公頃,香魚養殖佔50﹪,鱘龍魚約1520﹪,其餘的是錦鯉、金魚及生態解說池。生態解說池一部份是台灣淡水魚的復育,一部份則是外來種的收容所,政府農業單位有捕捉到外來種,像巴西龜、垃圾魚、鱷魚龜,八甲會代為收養,幫忙解決無處可去的問題。

 

★利用既有資源做有意義的事

『不能看著台灣淡水魚從我們的環境中不見!』黃玉明表示,七、八年前原本想做台灣魚類博物館,但是資深的台灣魚類研究者曾晴賢老師提醒他,看日本在相關領域發展的經驗,一旦成立博物館,經費、人力及維護管理上,都需要相當大的支出,但是收入來源卻有限,結局都是失敗的。曾老師指出這條路很難走,一語驚醒夢中人,讓黃玉明轉而思考,未必一定要用博物館的形式,不如利用既有的環境與資源,來做有意義的事......

 

認識台灣淡水魚與外來種的生態教育

黃玉明指出,一些淡水魚是在田底、小水溝、靠近沼澤的水堀產卵,農藥的使用,尤其是除福壽螺的藥,讓他們無法延續生命,而人為對棲地的破壞跟直接,溝渠水泥化,棲息空間跟食物來源都受影響,再來是外來種的競爭,會吃掉小魚。其實,環境好,這些魚自然就會繁殖,因為原生種早就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並不需要特別照顧,比較特別的是像俗稱牛屎魚即的高體魚旁魚皮,因為生態習性較特別,與田蚌共生,要將於卵產在田蚌的殼中,而田蚌的幼苗則附在魚身,長大才脫離,像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用人工方式復育,刻意營造兩者共生的環境。

 

●不虛此生:想做沒產值但有價值的事

拼命十三郎黃玉明這幾年總說年紀大了,又是電子文盲,沒辦法跟時代接軌,想退休了。真正的原因是四、五年前,因膝蓋紅腫,就醫並未好轉,不斷地檢查、就診找原因,那段期間整個人的體力大受影響,原本的工作有點力不從心,雖然後來症狀處理好了,但也讓他對『所有生物都是跟地球借時間來用』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悟。

黃玉明感謝老婆陪著他辛苦大半輩子,沒時間好好陪她,覺得對不起她。當年自己奮鬥,沒有時間跟餘力幫助別人,一直將遺憾放在心裡,現在有能力了,他要跟老婆去照顧獨居老人,如果可以照顧十幾、廿個人,就覺得很好。他生長的雙連埤還有田地在,他希望退休後回去雙連埤住,做沒有產值但是有價值的事。

麥克阿瑟祈求天主能賜給他兒子謙遜,使他能認識偉大中顯現的平凡、智慧所展現的謙卑,以及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這些都在黃玉明身上發生了;不管產值或價值,黃玉明理當能如麥帥在祈禱文末說的:『我已不虛此生!』

 


 

 

摘選自:「家‧遮是博物館」─ 光與愛的生命共同體——八甲休閒漁場

作 者:黃淑瑩

出 版: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版權所有,如需轉貼請標明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