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水草文化館在我家

★接收博物館經營概念

在轉型初期,正逢宜蘭博物館家族成形起步之際,蘭陽博物館籌備處的呂理政老師來到勝洋,發現這裡有很好的資源,便邀請他們加入,老師認為以勝洋擁有的水草資源及知識背景,在博物館的概念下很值得好好發揮。

 

民國90年左右,農委會推出『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的計畫,在員山鄉農會的鼓勵下,徐家決定將水草場轉型為休閒農場。

 

★參加宜蘭厝,程紹正韜設計水草的家

也在民國90年,仰山文教基金會推出第二期宜蘭厝計畫,在親戚的鼓勵下,徐家報名參加,他們發想要蓋一間供全家人住,但又保有公共空間的彈性,配對的設計師是程紹正韜。他的設計風格在同業中算非常獨特,對視覺美學有一種執著,並企圖讓空間蘊含安靜、柔軟之內在意境,他選擇將房子蓋在魚塭上,以環繞建築的大片落地窗引進光線,讓四周環境的山光水色,自然成為屋內的背景,呼應勝洋水草的產業特色,這間宜蘭厝就叫水草的家。

 

★清水模水草餐廳成綠建築典範

兼具美學與建築時尚的空間吸引人駐足觀賞,在流行文化的帶動下,也讓他們更注重景觀的質感。程紹正韜再度被邀請來設計水草餐廳,這間與水草文化館相對的清水模建築,一樣低調、不搶高,屋頂是一格一格的水池,裡面有水草、魚、蝦跟福壽螺,自成一個生態系,儼然成為綠建築的觀摩典範,也為勝洋又創造一個新的賣點。

 

 

●傳遞生態保育理念的戶外教室

導覽解說:休閒產業的靈魂

徐志雄表示,勝洋的展示重點其實不是室內,而是戶外的水生池,且一年四季都不一樣。水草是處處可見,人人可得的東西,勝洋之所以轉型成功,在於能夠將經過累積、整理和消化的水草知識,運用於經濟生活,創造財富,這即是休閒產業所要發展的知識經濟。在這個概念下,引導遊客進入情境的導覽解說,稱得上是休閒產業的靈魂,也是勝洋著力的重點。

 

勝洋的導覽解說不只教人認識水草的種類,而是從歷史、文化、生活、經濟、生態等不同面向切入,讓人對水草的視野豁然開朗起來;茭白筍、台灣萍蓬草、穗花棋盤腳、埃及莎草、菖蒲……,除了觀賞、食用與使用,你對他們的認知是什麼呢?

 

●保種復育:感恩的心回饋水草

 

往昔採集水草的經驗,讓徐志雄感嘆,都是環境的問題造成水草的滅絕,其實只要有適合的棲地,萬物自然就會繁衍,基於保種的精神,勝洋目前保留約二百多種水生植物,其中有買賣用的約一百多種。徐志雄表示,勝洋從水草發跡,他是抱著回饋的心保留這些品種,雖然未來會有什麼用途並不知道,但留著總是好的,像有一陣子突然不少人來要田字草,知道來者的目的是要醫病用,抱著救人一命的心情,他都是免費相贈。

 

 

●創造屬於勝洋的東西

 

勝洋成功轉型的案例,受到各界矚目,徐志雄還因此獲得2009年的十大神農獎。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因此而志得意滿,還經常自問:『勝洋還可以做多久?』 以激勵自己,不時在動腦筋與吸收資訊,探討客人想要的是什麼找到覺得客人會喜歡的元素,便著手去嘗試、設計,想辦法變成屬於勝洋的東西。

 

★有價值才有生機

徐志雄細緻的用心,結合了創意跟實務,累積這幾年的心得,他得到一個結論:一般DIY產品,在客人做完之際便是商品生命的結束,通常回家後就棄之不顧,他認為應該回去後才是開始,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有價值、有意義。抱持這樣的理念,徐志雄陸續開發出生態瓶、開運球、幸福藻球、水草杯、水草燈、小綠人等DIY活動,不僅容易上手,而且也帶有時尚感,讓人愛不釋手。

 

★回饋水草,照顧農民

徐志雄對水草抱著回饋的心,對自己生長的土地亦然。徐志雄從中國引進一種可食用的水生植物蘆蒿,看好它在養生保健上的潛力,具有高經濟價值,花蓮農改場希望跟他合作研發。有感於宜蘭氣候潮濕多雨,日照不足,農業條件較其他縣市遜色,徐志雄給農改場的條件是,研發成功後要第一優先輔導宜蘭農民栽種,以增加本地農民的收益。不只自己好,也要大家都好,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對徐家人來說,家就是博物館,每天住在這裡、工作在這裡,難以脫離;一如同是一家人,血濃於水的事實,親子、手足間的關係也難以割捨;徐義文有他自己的信仰,相信勝洋的其他人,也會在更多愛與包容下,找到他們的信仰。

 


 

 

 

摘選自:「家‧遮是博物館」─我家住在博物館——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作 者:黃淑瑩

 

 

出 版: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版權所有,如需轉貼請標明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博物館家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